武汉光谷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在光电办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处于最吃劲,最紧迫的胶着对垒时刻,贵公司积极贯彻落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部署,闻令而动、火线驰援,竭尽所能对口援助光电办。各援助干部在工作中身心俱“沉”、迎难而上,其真情可鉴、其大爱无疆,体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大爱境界,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贵公司的高风亮节和患难真情,东湖高新区疫情防控光电园前线指挥部及光电园各企业由衷感谢、铭记在心!在近七十天时间里,贵公司与光电办同心协契、共克时艰,在你们的竭诚相助之下,园区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秩序加快恢复。现因工作所需,各援助干部将陆续返岗,投入工作。我们诚挚希望:在高新区疫后重振的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中,光电办能与贵公司一道并肩携手,砥砺前行,为夺取高新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力量!
东湖高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
光电园前线指挥部
这是资产公司收到的第8封感谢信。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资产公司上下一心,积极贯彻上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充分发扬战斗精神,或奔波于防疫援汉医疗队的后援线,或坚守在阻击病毒蔓延的片区战壕,或活跃于帮扶企业复工复产的最前沿,或忙碌在统筹指挥协调大后方,或穿梭于疫情封控管理的统一战线,创下最早下沉社区、最危险时刻奔赴一线、最长坚守时间的防疫记录,全力以赴抗起抗疫大旗,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了“小人物”的大情怀。
01
临危受命,全天候扎根疫情前线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保障这些“逆行者”的住宿、生活、安全、通勤成为重要问题。2月14日,在武汉疫情最紧张、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时任光谷资产董事长的殷霆婷临危受命,带领30余名干部职工昼夜奋战,克服长江青年城项目房屋未交付、交通、物流停滞,物资匮乏、天气恶劣……重重困难,在72小时内将1600余间近乎“毛坯房”的空房打造成拎包入住的精装房,为来自解放军联合援汉医疗队及云南、天津、宁夏等地的7支援汉医疗队共1800余名医护人员提供住宿、生活保障。
2月2日,重庆第三批援汉医疗队无畏艰险,千里驰援光谷。医疗队的到来,增强了全区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为使这些“最美逆行者”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2月3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亦伟、企服部王敏超成为首批援汉医疗队入驻酒店的保障人员。
这是来到高新区的第一支医疗队,也是资产公司提供保障服务的第一支队伍,保障人员没有参考案例,他们细化住宿、生活、出行、安全保障工作,摸索形成一套更细致的服务标准。确保随时响应医疗队工作生活需求,满足个性化需要,成为他们的贴身管家。
正月初一,当大家还在观望等待欢度春节的时候,资产公司总经理黄砺威就带队前往公共服务中心、汽车电子产业园、凤凰山公租房等项目,部署各项目防疫工作,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动,多方筹措物资,制定园区防控方案,全方位加强人员管控、全时段组织体温监测,安排班车接送员工用餐、通勤,准确掌握各项目人员情况,有效保障了各项目人员安全。从十多个在管项目的防控管理到长江青年城援汉医疗队的服务保障,再到佛祖岭片区企业复工复产指导巡查,战线长达4个月,他一刻不敢歇息,奋战在战疫的最前沿,为资产公司120万方的项目保驾护航,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和国企干部职工的责任与担当。
02
主动担当,全身心投入社区防疫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社区防控成为防疫的关键。2月4日,光谷资产公司副总经理谢延兵、下属科投物业公司舒闯积极响应高新区进社区(村)的号召,下沉至关东街道光谷社区,2月6日,曹凡下沉至金地格林东郡社区。
他们深知社区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主战场,但他们没有丝毫怯意,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克服防控物资短缺的困难,仅凭一个口罩便深入社区,启动“白+黑”模式,打电话、按门铃、上门核对居民信息,妥善安置发热病人,严格落实拉网大排查“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硬标准。
疫情工作越靠后,战役越吃紧。小区封闭、居民禁行,为解决封闭式管理给居民带来的生活上的不便,他们收集整理居民购买信息,做好商超配送衔接,将米面粮油、蔬菜水果、鱼肉蛋奶等生活物资分送到居民家中。
80余个日夜,他们驻点的小区被评为“无疫情小区”,正是因为他们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默默守好每一个防控环节,用行动践行初心,保障了居民人身安全,赢得了街道和管委会的认可。
03
枕戈寝甲 全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3月17日,光谷资产公司在顺利完成长江青年城地方医疗队保障服务任务后,又紧急调动除酒店保障及下沉社区外全部干部员工31名组成企业服务团队,分为复工审核、政策咨询组、封控巡查组,全力协助光电办开展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审批及现场封控管理巡查等相关工作。
摸排佛祖岭片区40平方公里1,100余家企业近8万人信息,督导传达封控管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宣传教育等五个方面防疫内容,为企业做好复工审核、政策咨询、防疫措施巡查、核酸检测等工作,公司前线后台的“双线战”,确保了企业复工和防疫“双平稳”。
后台战线:李辉、席华涛、张媛、谢红晶、陈靖辉、杨惠东、张如洋、熊晓君、薛菡、陶洁、谢晨、闫贞、尹婷
企业暂停了两个多月,很多人休了工作以来最长的假,对于刚从援汉医疗队保障线上下来,还未来得及休息调整,就立即加入协助企业复工复产战线的熊皓、蔡碧琛而言,他们加了工作以来最长时间的班,90后小伙子张立每天上下班来回60公里,也没有丝毫懈怠。随着经济生活秩序日益恢复,企业复产愿望迫切,他们转变为企业“网格员”,“我们必须冲锋在前”,在副总经理张禹的带领下,奔赴佛祖岭,冒着被感染风险,一个个园区、一家家企业上门摸排。
5月21日起,各个园区落实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开展全市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的紧急通知》,开启全员核算检测。为保障佛祖岭片区集中住宿的员工检测安全、有序,"网格员”们协助光电园佛祖岭片区共设立18个采样点,核实员工名单。早上6点,邱浩、龙科、杨惠东、孙陈威、曹凡就前往核酸检测间布置现场、协调医务人员、联系企业排好检测时间,仅用3天时间完成185家企业约1.8万人的核酸检测工作。
企业网格员:黄砺威、张禹、罗会文、熊皓、康泽明、蔡碧琛、邱浩、张立、孙陈威、杨锴、龙科、梁汐玥
小故事
01
一张班车排班表
由于医护人员实行倒班制,如何科学合理地通勤车辆是医护人员到来之后最为迫切的问题。为了安排好医疗队通勤班次,联络员王亦伟先抓住医护人员开会间隙,了解他们的排班频次。然后,从第一批医护人员上车起,他就守在酒店大堂,逐一记录每个班次的出发和到达时间,收集医护人员微信群里的往返诉求,一点点地计算进出病区的消杀所耗时间。
经过三个不眠之夜,多次修正沟通,他最终敲定了精准的通勤时间表。在他的调度下,从未出现一例医护人员因等班车而伤风受寒,或是延误回程。
02
一张武汉电话卡
“哪里有修手机的地方,我的手机坏了”,医疗队的一名护士找到联络员康泽明着急地寻问,这个时候协调手机维修人员可能费时费力,康泽明自己喜欢捣鼓电子产品,兴许能解决,经过更新系统、重置等方式排查发现是手机卡出了问题。
“好解决!”康泽明打了十几通电话就联系到营业厅值守人员,为她开辟绿色通道换卡。但新问题又来了,由于电话卡办理时间较早,没有办理认证手续,营业厅无法为其补办。
“好解决!” 康泽明拿出自己的手机,拆开外壳,取出手机卡,装到护士的手机上“用我的!你们的工作重要,还有很多病人等着你们呢”,为确保手机畅通,换完手机卡,康泽明转头在线上充值300元话费……
03
两次打卡武汉地标
医疗队来武汉持续工作一个多月了,换班休息只能在酒店内活动,联络员王敏超一直想做点什么为他们减压。3月的武汉春光明媚,樱花灿烂,处处生机盎然,如果他们能走出门去感受繁花似锦的武汉,一定能褪去满身的疲惫。
于是王敏超悄悄自行驱车前往东湖风景区管委会、磨山管理处询问入园方式和赏樱手续办理流程。得到园区欢迎医护人员的回复后,他把这个消息告诉领队,队员们高兴坏了,“这是很多队员的心愿”,于是王敏超迅速向上级申请、报备,赶在最温暖的季节,医护人员在东湖欣赏到了久负盛名的樱花。医疗队临近返程,准备拍一组大合照留作纪念,但是酒店条件受限,去哪里找适合拍摄150人大合照的场地?思考权衡之后,王敏超与防疫指挥部、黄鹤楼景区、车队的协调,经过1个小时的沟通,开往黄鹤楼的大巴车启动了,带上了著名摄影机构的专业摄影师,记录了他们最美的笑脸。
04
300公里和两副眼镜
晚上12点,江西援汉医疗队两名正在上夜班的的医生找到联络员杨锴,询问能否帮忙配眼镜,还在忙着卸货的杨锴赶紧了解情况,原来医护人员为确保防护服的密封性,护目镜过紧,挤压了近视眼镜,导致镜架变形、断裂,眼镜无法正常使用。
眼镜店没有开门,必须找到能配眼镜的师傅,杨锴在多个志愿者服务群、援汉医疗保障服务群、业主群里寻求资源,终于找到一名居住在虎泉的视光专业医生,但家中没有专业设备,只能做简单的眼镜维修,杨锴继而找到居住在青山区的眼镜店老板。从光谷东,到虎泉,再赴青山,多次往返,前后驱车300多公里,仅用7个小时帮助医疗队队员维修眼镜、配备新眼镜,帮助他们返回战场。
还有很多在一线服务的干部职工,陈琳、李茜、陶洁收起女性的柔弱,每天清点近百个品种、几万件物资,在没有任何软件辅助的情况下应对高频率的出入库;张然作为一名身形高大的男生,他是搬运物资的主力,同时也是自天津、江西两支医疗队的联络员,尽管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但张然用他的柔情、细心赢得医疗队的赞誉。
汪仕俊乌鸦反哺,他原本应该在病榻前照顾重病的母亲,得知疫情防控任务重,毅然奔赴现场投入紧张的工作。
张羽 作为运输组成员,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累计行驶4千多公里,跑遍武汉三镇和边远郊区,运输各类物资多达140余吨。
蔡文立2月13日得到赴前线参与防疫工作,让父母连夜接走18个月的女儿,于2月14日“一身轻松”地直奔现场。
刘威在长江青年城用无微不至的服务给医疗队带来亲人般的温暖,医疗队临走前用感谢信“点名表扬”。
卢芳作为科投物业管理人员,看到保洁人员因害怕传染不敢进楼道,做好防护措施后带头进入楼道参与物资发放和环境清理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
倪建英将照顾两个孩子的重任交给年迈的父母奔赴现场组织卸货、分发、布置到房间,简单而又重复的动作被
童欢虽然身在运输组,因缺少人手,成为全链条搬运工,不分昼夜,做到防疫物资随来随到,随到随卸。
张良作为工程设备人员,他和其他工程部干部职工成为第一批扫楼人员,对1800多间房设施设备排查,供水、供电是否正常,空调、热水器、照明、家具是否有故障,运动步数名列前茅。